M1伽兰德步枪

[ 2006/08/05 20:15 | by 极品蜗牛 ]

  原文链接

M1伽兰德步枪

  冰雪覆盖的阿登山区中,一支德军十二人侦察班奉命偷袭一个美军的前哨站。
  美军的警惕性很高,德军在前哨站200米外就被发现。很快尖锐的枪声响起,队伍最前面的德军正副班长当场毙命,剩下的十个人立即用毛瑟K98步枪和MP40冲锋枪向美军前哨站还击。
  另他们吃惊的是,美军的还击非常凶狠,密集的子弹准确的扑面而来。德军冲锋枪因为射程不够不敢射击,而使用后拉步枪的德军步枪手也被压制的不能抬头。
  很快又有二名德军被击毙,余下的德军一哄而散。之后他们向上级报告,美军前哨有一个班以上的机枪部队驻守。
  其实,这个哨站只有二名美军101空降师的新兵,他们也没有装备机枪。他们击退德军整整一个班的武器就是二把大名鼎鼎的M1伽兰德步枪。

  历史
  美军历来是一支极为重视步枪和手枪的军队,从独立战争以来轻武器得研发和换装都是美军第一重要得事情。
  到了20世纪初期,一战给山姆大叔上了很好的一课,美国得军事专家当时就认为美军的后拉步枪M1903射速过慢,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得要求。
  我一直认为德军的战术是快刀解牛,灵活机动,集中精锐兵力打击敌人要害,遇到难以迅速解决之敌就暂且避过。由于德国和德军实力并不特别强,只能依靠高效出色灵敏的战术来弥补整体的不足。
  而美军战术则是大斧砍树,简单来说就是硬碰硬,拼重炮,拼空军,拼坦克,拼步兵火力,实际上就是凭借美国强大的国力取胜。这样的战术对于单兵火力也同样有强烈的要求。
  其实早在一战中期,美国得军事专家就开始致力于自动步枪得研究。
  研究得成果是伯朗宁自动步枪。当时军方提出得指标很高,最终由著名武器设计师约翰·摩西·伯朗宁。它实现了大多数射击初衷,比如可由单兵携带啊,可以行进间射击啊,可以全自动射击啊。
  需要全自动射击,就要枪管有更高的承受力,需要加重枪管。但是它得由于当时冶金技术和其他技术得局限,重量就要大大增加,最终高达7.5公斤。这个重量基本相当于轻机枪,一般单兵无法有效携带作战。
  而且由于使用普通的步枪子弹,连射时后坐力很大,如果行进间或者站立射击--后坐力可以把新兵直接放倒,很难有效控制精度。
  该枪最终被装上了二脚架作为班用轻机枪使用,到也深受基层官兵得喜爱,也算歪打正着。
  该枪在一战期间(截至1919年)就生产了10万支,一直用到朝鲜战争才退出现役。
  在伯朗宁自动步枪之后,美国专家军方认为以现有技术研究出重量低于5公斤的全自动步枪并不现实。
  于是军方在1925年调整了自己的标准,他们把要求自动步枪降低为半自动步枪,并且希望重量轻于4公斤(已经比一般步枪重三成了),并且提出口径为7毫米。
  这个标准让一个人非常开心,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约翰.坎特厄斯.伽兰德。
  伽兰德是一个天才的枪械设计师,是世界武器历史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一生发明过54种步枪及生产这些步枪的加工设备。不过他此时还是一个小职员。
  伽兰德在1920年进入向往已久的春田兵工厂从事自动武器的研究。
  几年的研究他成功的获得了几项专利,但是在自动步枪一项上却没有什么突破。
  伽兰德很快认为现有技术根本无法按照军方要求造成自动步枪,于是他很快转向研究半自动步枪。
  半自动步枪不需要全自动的连射,对枪管的要求就比自动步枪要小的多。同时后坐力减少也利于步兵射击的稳定性和精度。
  1926年到1929年,伽兰德完成样枪的全部设计,1929年生产20支样枪送交美国军方进行严格的测试。当时同时收测试的还有比利时的伯朗宁步枪,捷克的ZB29轻机枪,麦得森步枪等。伽兰德步枪以其出色得性能,毫不费力得击败众多竞争者,获得美军高层得认可。但是陆军方面在1932年认为 伽兰德步枪得口径无法通用现有弹药,希望该为7.62毫米口径。
  伽兰德随即根据陆军要求进行了修改,并且于1936年1月正式定型为美军制式装备,型号为M1型。
  伽兰德于1937年投产,由春田兵工厂和温彻斯特武器公司负责。但是开始得生产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到了1939年才以小批量装备部队。随着欧战得全面爆发,美军开始加快伽兰德得换装速度。
  但是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军主力部队的换装仍然不到三分之一,其他部队则更少了。
  虽然军方尽可能的加快了步枪的生产速度,但是生产仍然存在问题。
  直到1943年,伽兰德的供应量仍然不足,基层士兵对此非常有意见。
  不过1943年末就全面解决了这个难题,在1944年和1945年的二年内,它的产量超过了4百万支,它的装备使美军成为二战中自动武器普及率最高的军队,步兵班的火力强于其他所有国家。

  设计特点
  伽兰德主要由枪管和机匣组件、活塞-机框组件、枪托、弹仓、前后护木以及击发和发射机构等部件组成。
  每支枪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般说M1伽兰德丑的人主要是认为其枪膛部分设计没有采用流行的弧形,而是方的,使外观显得线条不太流畅,但是军用枪支实用就好,实践证明在二战中M1伽兰德的外观并不影响其使用性能。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并采用击锤打击击针使枪弹击发。在扣机击发后枪机框经8毫米自由行程,枪机上的导向凸起沿机框导槽的直槽部分滑动。在机框继续后坐时迫使导向凸起向上,带动枪机由右向左转动,使枪机上的两个闭锁突笋从机匣的闭锁槽中解脱出来,实现开锁。枪机后坐过程中,拉壳钩、抛壳挺完成抛壳动作。与此同时,枪机后端压倒击锤,击锤簧被压缩,击锤成待击状态。
  枪机框尾端撞击机匣后端面,复进簧开始驱使工作部件前进。当枪机复进到快接近终了时,机框导槽导引枪机上的导向凸起向下转动,带动枪机由左向右转动,直至两个闭锁突笋进入闭锁位置。而后,机框继续复进,走完8毫米自由行程。枪又成待击状态,如此循环。
  该枪的扳机上有扳机连杆和钩状第一阻铁。扣压扳机时,第一阻铁随之向前运动,带有阻铁簧的第二阻铁则装在扳机连杆上。击锤上有两个钩,当击锤被完全压倒时,两钩呈水平位置,但一个朝前称为主钩,一个朝后称为辅钩。
  手动保险卡销在扳机护圈前面。当它向后推至保险位置时,其上的缺口便与击锤上的凸肩扣合,从而使击锤保险。此时,击锤还同时被推向后方,与阻铁解脱。当保险卡销向后完全推到位时,它阻止扳机运动,故扣不动扳机。

  优点
  1.出色的高射速
  可以说,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军是唯一大量装备半自动步枪并且作为制式武器的国家。
  可以自动上膛的半自动步枪的射速比需要手拉上膛的后拉步枪一般要高 三到四倍。
  加上伽兰德的装弹量也大于除了恩菲尔德以外的其他所有后拉步枪,大装弹量有效的保持了高射速有效的发挥。
  实战中一个M1伽兰德步枪手如果操作得法,可以轻松压制住三个以上的后拉步枪手。
  二战中,美军从1943年开始就基本完成伽兰德的换装,一个美军步兵班有12人,配备8枝M1伽兰德自动步枪步枪,1挺布朗宁自动步枪(20发装弹),1枝M1903春田狙击枪,正副班长还各配有一把汤普森冲锋枪,另外狙击手和正副班长还各有一把自卫手枪,一个班的火力极为强大。
  研究二战的专家一般认为,当时的一个美军步兵班的火力约等于1个半德军步兵班和2个半日军步兵班,加上掌握制空权,制海权和几乎无限的后勤优势,美军当然无往而不胜。
  整个二战欧洲战场,除了德军拼死一搏的阿登反击战和利用意大利特殊地形的山地防御战,号称欧洲第一的德国陆军基本没有还手之力,一路溃败至柏林。德军主要装备的毛瑟k98步枪,虽然杀伤威力巨大,射程远,精度高,但是射速很低,根本无法和伽兰德相比。类似于文章开始的现象司空见惯,一二个美军士兵如果距离合适配合得当,顶住半个德军二类步兵班难度不大。吃到了大苦头的德国人绞尽脑汁的发明了G43半自动步枪来和美军抗衡,但是G43性能平平,而且整个二战期间才生产了20多万支,如何能够和400万支伽兰德相对抗?日本蠢货的自杀行为(偷袭珍珠港),导致了它的纳粹盟友的凄惨下场。
  在太平洋战场初期的跃岛争夺战中,日军也很吃到了伽兰德的苦头。日军装备的三八式步枪比起毛瑟还颇有不如,再加上太平洋岛屿一般树木茂盛,灌木丛生,双方步兵经常发生遭遇战和突袭战。在这种距离内,美日步兵一般都不太可能精确瞄准,而是朝着对方的方向乱射一通。一个再优秀的三八式步枪手打完五发子弹也至少十几秒钟的时间,但是一个手持伽兰德步枪的美军士兵可需要五秒钟就把八发子弹全部射到日军的头上。经常是日军士兵刚射出一发子弹就身中七八枪到底毙命。双方步兵火力的巨大差距导致日军的一线步兵伤亡极为惨重,单单一个琉球会战日军就伤亡11万人,几乎没有士兵幸存。

  2.相当不错的精度
  也许大家不知道,朝鲜战争中大名鼎鼎的狙击手张桃芳使用的就是一把狙击型的M1伽兰德步枪。
  一般的美军士兵的M1步枪没有瞄准境,但是仍然可以在500米到600米的距离准确杀伤敌人,这个距离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其他所有的优秀步枪。
  伽兰德步枪可以使用大威力的7.62毫米的圆弹,杀伤力很大,中枪非死就是重伤,可以很好的满足狙击的需要(狙击的目的就是一枪毙命)。而实际上配有瞄准境的伽兰德步枪往往可以在800到1000的距离上轻松消灭敌人,深受各国狙击手的喜爱。
  志愿军狙击手也很喜欢这款射击精确,无需手动上膛且极为可靠的武器,称其为“八大粒”。
  张桃芳最初的一个月内毙伤71人使用的是老苏的水连珠步枪(莫新纳甘),之后随着其狙击技术的提高,张开始改用可以连发射击的伽兰德狙击步枪(带瞄准境)。狙击战绩随即暴涨,之后的二个月内又毙伤了170人。不过由于宣传的需要,中共方面没有提及(如果说使用美军步枪而不使用苏联步枪,明显会降低士气)。
  二战初期美军的狙击步枪主要是春田,该枪射击极为精确且威力巨大,但是该枪后坐力非常大(到了惊人的地步),很不容易操作,也不容易训练,很快被M1所取代。

  3.极高的可靠性
  伽兰德采用导气自动方式,导气原理动作比较简单但是非常可靠,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数半自动步枪仍然采用这种设计。
  在整个二战中,伽兰德步枪是各国主力步枪中故障率最低的步枪。它经历了北非风沙满天的酷热沙漠,太平洋雨水众多的丛林,阿登地区冰雪连天的山地,还有美军新兵的粗暴对待,M1步枪都轻松承受。
  当然除了本身性能的优越以外,伽兰德的极容易拆卸和清洗的特点,也大大突出了这个功能。
  美军士兵对M1非常喜爱,这份美军的报告能够很好的说明:“制式步枪(M1步枪)在朝鲜半岛发挥了充分的性能,受到了部队的充满好意的称赞。这一称赞并不是光来自于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而是来自美军全军的。M1步枪出色地通过所有极限环境下的考验,几乎所有的美军士兵都希望装备M1步枪,从未提出过要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之类的建议。”

  缺点
  1.装弹量少且重新装弹困难
  说完了优点再说说缺点吧,伽兰德其实是很完美的武器,如果真要找缺点也就是在装弹上。
  以当时的观点来看,虽然伽兰德装弹似乎有些不妥的地方,单是按照当时的技术来说仍然是非常先进的。
  伽兰德最大的缺点在于其没有采用从下方的弹匣装弹,而是采用类似于毛瑟K98和毛瑟军用手枪的装弹方式,从上装入8发容量的固定弹仓。
  因为弹仓固定为八发,所以伽兰德装弹的上限只能是八发,除了把枪从根本上做重大变革,无法改变这点了。
  而八发的装弹对于半自动步枪来说显然是少了。
  当时的德军的G43半自动步枪装弹为10发,苏联的STV半自动步枪也是10发,而且这二把都采用下方弹匣装弹,必要时候还可以使用更大容量的弹匣,这点比伽兰德要强的多。
  而且伽兰德采用上方弹夹装弹,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实战中必须每发子弹的弹底抵在弹夹底上,弹壳底部的拉壳沟槽卡入漏夹的内筋中。因为采用冲压制成的钢制双排8发弹夹供弹,双排的方式使得子弹排列的准确很重要。如果有一发子弹没有在准确位置上,就容易造成射击时的卡壳。所以美军士兵在装弹前一般都把八发弹夹在钢盔上磕几下,保证子弹的对齐(这个动作可以见《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老美的战争片非常真实)。

M1伽兰德步枪

  2.射击中间无法重新装弹而且容易被敌军估计
  由于采用弹夹供弹,在射击中间是无法重新装弹。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子弹还剩下三四发,但远处的敌人又要冲锋了,就只能把剩下的四发子弹向天空打去,然后重新安装八发的弹夹。很多子弹就这样浪费了,好在老美物资充分,到也不在乎。
  不过像101空降师在巴斯托列,每个步兵只剩下二个弹夹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严重的很了。
  伽兰德还有一个要命的地方,这点我想看过二战电影的人都该直到。
  步枪打完了全部子弹后,弹夹底自己能"咚"的一声从弹仓里面弹出来。这让德军老兵可以估计到美军装弹的时间,会借此发动攻击,此时如果其他的伙伴不能有效掩护,那么那个打光了子弹的美军士兵就要遭殃了。

  伽兰德在中国
  抗战期间美国在最后的二年曾经给国军的36个师提供了一些美械装备,虽然数量不足,但是种类还是齐全的从大口径榴弹炮到美国牛肉罐头应有尽有,但是美军并没有提供给中国M1伽兰德步枪。
  这似乎很难理解,其实道理也不复杂,美国佬向来说是他们眼中的二战的重要性排行前三名的是:第一欧洲,第二欧洲,第三也是欧洲。
  亚洲的盟友美国佬向来不重视,到了1944年底蒋公最终迫使老美赶走自称中国之友 但是扣住全部援华物资要求指挥全部中国军队的 史迪威以后(其扣住援华物资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坐视豫湘桂会战的惨败,老史看到中国老百姓倍受日军屠杀反而引以为喜,认为蒋公就要屈服了),中国才开始批量得到美军的装备。
  二战期间,美国自己一共给盟国提供了10万4千支伽兰德步枪,其中提供给英国和自由法国二个忠实盟友一共9万8千支,另外提供给加拿大8000千支,至于苏联自己已经成功生产了STV系列半自动步枪,并不需要美国的产品。
  就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需要步枪的.整个二战期间中共自己只生产了八十万只步枪,其中能算的上先进的中正式只有五十万支,这对于多达三百万的中国军队显然是不够的。
  美国方面显然也考虑到了这点,最终把自己淘汰下来的10万支M1903式春田步枪还有19万支M1917和英国恩菲尔德步枪。(M1917是美军在一战期间1917年至1918年从英国购进的,当时数量共200万。,一战后大部分扔进仓库封存起来,到了二战期间还能用本身就是奇迹了)
  所以国军美械师,并没有装备过M1步枪。当时的驻印军 新6军等部队装备的是美制M1903或者M1917步枪,云南的滇西部队则仍然主要装备中正式和汉阳造步枪。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美国没有提供过伽兰德,但是共产党中国的M1数量却并不少。呵呵,主要是通过朝鲜战争中大败美军和全美械的韩国豆腐军所缴获的,其中整个朝鲜战争志愿军造成韩国军队超过一百万的减员(包括失踪和阵前开小差),缴获了大量的M1步枪,也曾经为弹药严重短缺的一线志愿军所使用过。
  但是随着中后期苏联提供的几十个师的苏式装备到货,M1就转交给后方预备役民兵和后勤部队使用。到了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完成了比伽兰德先进多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自产,过时的伽兰德就基本全部退出现役了。

  结尾
  整个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400万支伽兰德,到了朝鲜战争开打的三年内,美国又生产了150万支补充战损。除了美国以外,战后很多国家也仿制伽兰德生产了自己的纺织品,如意大利贝雷塔公司改进的为BM59式7.62毫米自动步枪等地那嘎。到了1957年被M1的改进型M14取代以前(M14仍然是伽兰德本人研制的,其晚年把一生的全部专利无偿献给自己的祖国。比起被苏联政府强制征用方案的卡拉什尼科夫老先生,伽兰德先生的境界似乎高了一些),全世界各大兵工厂一共生产了近1000万支,是世界历史上生产数量最多的一款半自动步枪。
  目前美国国民警卫队仍然装备一些,作为应付可能世界大战的战略储备。除此以外,智利、意大利、希腊、丹麦、土耳其、菲律宾、突尼斯、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中国台湾等国也仍然装备着这款堪称辉煌的武器。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65m/s
有效射程----600m
枪口动能----3597J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
供弹方式----弹仓
容弹量----8发
全枪长----1106mm
枪管长----610mm
膛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不含枪弹)----4.3kg
准星----片状
照门----觇孔式
瞄准基线长----710mm
配用弹种----M2式7.62mm枪弹
8564
2008/04/15 13:14
这款枪 很喜欢
Ss
2008/03/21 09:17
作者为了崇拜美国而不顾实际,真是可怜
8521
2007/10/06 00:06
张桃芳所使用的苏制1944式步骑枪,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苏联红军大量采用,非常适于冰雪寒冷气候下作战。步枪口径 7. 62毫米,弹头初速 820米每秒,射程1000米,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全长为1020毫米,枪管长为520毫米,枪重为3.9千克。
共1页 首页 1 尾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